傳統主流觀念認為,企業存在的目的,在於最大化股東價值。而在我國舊版公司法第一條,也揭櫫「本法所稱公司,謂以營利為目的」。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、工業及商業活動日益興盛,勞資衝突、環境衝擊、社會影響等議題也不斷浮現,迫使人們開始反思,企業除了追求股東(stockholders)利益,也應考量對利害關係人(stakeholders)的影響,包括員工、消費者、供應商、社區、媒體、政府等團體或個人(參考:如何鑑別利害關係人?)。由此,企業社會責任(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,CSR)理論逐漸成形。
《天下雜誌》自1994年起,率先倡導「企業公民」理念,在每年一次的「標竿企業」評比中,加入企業社會責任(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,CSR)評分項目;2007年更擴大規模,將CSR指標獨立成為「天下企業公民獎」,成為國內最具指標性的CSR評鑑,從公司治理、企業承諾、社會參與、環境保護等四大面向,來檢視企業對股東、員工、合作夥伴、社會、與環境應負起的責任。
過去二十年多來,CSR觀念逐漸受到各界重視。社會對企業的期待,早已不僅止於獲利,更希望企業發揮影響力,形成改變社會的力量。CSR的實踐做法,也從單純做慈善事業,進階到與企業核心能力結合,成為推動企業成長的第二曲線。
因此,我們在2017年3月和關心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夥伴,正式創立了「CSR@天下」網站。我們相信CSR是台灣社會重尋信任的基礎,是企業突圍的起點,更是年輕一代對工作意義的終極追尋。創始夥伴包括星展銀行、瑞助營造、帝亞吉歐、國泰金控、信義房屋、大潤發、拜耳,以及策略推動夥伴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。
延續《天下雜誌》一貫觀念領先的優勢,「CSR@天下」網站將透過國際趨勢的報導、專家學者的剖析、經典案例的分享等,引進最前瞻的觀念與做法。此外,我們也歡迎推動CSR工作的夥伴投書,包括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等,分享CSR的經驗與成就,搭建一個在「天下企業公民獎」調查之外,以企業社會責任為主軸的交流平台。
「CSR@天下」網站邀請您共同參與,共創台灣新價值,為創造更美好的世界共同努力!